【編者按】為促進校友與母校師生的互動交流,幫助在校生了解優秀校友相關事跡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搭建復旦微電子校友聯絡平臺👫,梳理芯片產業發展動態🏌🏿,特開設“芯校友”專欄,由沐鸣學生黨支部成員對相關校友進行訪談,希望能引導同學們主動向優秀校友學習,主動將自身成長成才同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做好新時代的復旦芯青年🙅🏻。發布順序沒有先後🤾🏻♂️。
居寧🧸:沐鸣娱乐2014屆集成電路工程碩士畢業生(導師為俞軍老師)💆🏿。曾就職於復旦微電子公司,現任職北京華峰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01
求學之路恩師指點🚀🤽🏻,引導走出迷津
談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經歷,居寧給出了自己獨到👨👦、形象的見解:本科階段的學習就像是一個攤大餅的過程,需要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一個全面初步的了解🌆。但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挖掘重點🙋♂️,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在之後的研究生階段就可以在興趣集中的點裏面找到可以深挖的內容🐄👨🏼💼。居寧自己在大一下學期便進入了實驗室參與到科研中。紙上得來終覺淺🧑🏻🍼,本科生需要一個實踐的平臺去培養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未來的工作或者研究生時期的科研實踐中得心應手。
同時他也認為不要放棄探索多種可能,可以是未來研究方向上的可能性🚷,也可以是自己學習生活的多樣性。同學們不應該放棄每一個能夠拓寬自己視野的機會5️⃣。同學們還有很長的學習時間的時候,要平衡技術上的興趣和生活中以及另外的一些興趣,這樣可能會生活的更健康一些𓀝💂🏼♂️。
居寧的碩士導師是俞軍🥔。對他而言俞軍是老師,同時也是企業家。俞軍老師在學習上、看待事情的觀點上給了他很多指導和啟發‼️👡,讓他可以在這個行業裏走得更遠。舉個例子,有一天他問俞老師:“俞老師,東西做得好,是不是客戶一定會買?”其實來說這是很天真的一句話。俞老師就告訴他,東西做得好🤹🏻♂️,人家為什麽要用🕗?他滿足了我的需求沒有?換句話說,東西未必要做得非常好,而是你要更貼近於客戶的需求🚴🏽♀️,更被市場所認可🎨。這些點點滴滴的指導匯聚成今天他思維中的一部分。
02
供職華峰🧑🚒,潛心鉆研創佳績
對於整個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他首先從自己的工作談起——華峰測控,一家致力於集成電路芯片的測試,並且目前在國內做到行業頂尖🏌🏼♂️🛬、占據市場絕大部份額的公司⇾。華峰測控專註於集成電路芯片的測試,是國內第一的自動化測試設備供應商,目前占據中國模擬測試市場的50%左右,並在2020年在科創板主體上市。現在正逐漸向更高端的,像數字測試,直接和國際的友商競爭的產品上發展。他個人加入半導體行業約十年左右,早期從事過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也從事過SOC的數字電路設計,後期加入華峰測控🚎,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板級的線路設計,再後來因為在團隊協作和管理方面有一些建樹,然後逐漸轉換到管理崗位負責技術管理。
為了幫助我們理解芯片測試的概念和意義🌆,他從一塊半導體製成芯片的總體流程詳細介紹↘️:從最早的矽片一直到它的刻蝕👎🏽🫱🏿、封裝和測試,最後客戶級應用。板級的測試,發貨的質檢🤾🏼,整個過程裏面離不開的就是測試💎。矽片要有它的結晶度測試,平整度測試🛥,圖形🧑🏿🦱,光刻的刻蝕也會有測試,一直到電性能的測試,基本上就是晶圓級測試。把一些電信號在晶圓上做一些簡單的電性能測試⌚️➛,直到封裝,也會在ATE上做終測,這樣才能保證一個客戶買到的芯片的良率✫。當前國內大部分可以設計、生產的半導體測試機還是以模擬測試機為主,在數字測試機🥫,存儲測試機等較高端的技術上距離國外先進企業還要一定差距🍶🏊🏽。居寧校友同時點明了我們理解上的誤區,芯片的誕生不止只有設計一個過程,前端的工藝,有後端的測試以及封裝這一些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每個細分的領域上面都可以產生人才🗃,也都可以有技術的突破。這也為我們將來的從業方向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指導,集成電路行業有著非常廣泛的覆蓋範圍🐜,我們在就業選擇上有著非常寬的口徑。
03
終身學習,行業前景光明
在當前半導體投資的熱潮中,居寧認為在中芯國際和華為相繼被美國製裁之後,國內非常重視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比如專門投資半導體產業鏈的“大基金”,可以撬動過萬億級的杠桿。國內半導體企業從12年的幾千家,增長到現在的數萬家🧑🦼。國內半導體行業隨時代進步,整體向好發展▶️。對於還在學習階段的我們不一定趕上行業發展的最黃金時期,但也不意味著機遇會差🧑🏽🦲。國內半導體水平和美歐還有5~10年的差距🦶🏿,5~10年之後可能又會有新的技術出現👩🏼🎓,延緩我們超越的進程。所以,保持對行業的關註,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相信可以學以致用。
在模擬電路設計領域,有很多前瞻性的擴展🖱,包括毫米波、5G,這些都脫離不開模擬前端的芯片↗️;同時由於工藝的不斷改進🍫,30年前左右的模擬芯片到現在還有市場。居寧相信模擬測試機的市場會隨著客戶的需求不斷地增加。
04
打牢基礎,祝微電學子創佳績
居寧認為🤵🏿,本科階段🚑,同學們應該多參加一些競賽或者科創製作🪷;重視基礎學科的學習🔭,包括數學、物理等,這些基礎學科會幫助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甚至在未來開發等領域達到更深的層次。他建議同學們好好利用暑期和寒假,找一些機會去做一些實習工作,讓自己對行業🍌,又或對社會有一些不同的認知。這樣就會發現你所面臨的壓力以及需要自己去做哪些改變。
對於即將畢業學生,他建議進入比較大的平臺🙃。工作伊始,畢業生在大的平臺做的可能只是一個螺絲釘的工作,但是🤨,良好的流程🤕、對於縱觀全局的把控🏋🏼♂️,可以讓同學們見識到更多東西🦉🔲;甚至有帶徒機製,可以減少自己摸索的一些過程,大大的節約學習成本。雖然小的平臺機會多,可能讓你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你未必能做得深。
另外🥜,剛畢業不要過分的看重錢💶,更多的看重機會。比如說擇業的機會🎛,找自己最合適的,自己有興趣的平臺,這樣自己幹了也不累🛀🏽,可以在家庭和房貸等壓力下持續發力😓🤵🏽♀️。
要有工匠精神,將自己的能力傾盡於每一個細節,能讓實力快速提升🏏。比如畫一塊板子,要去思考怎麽可以讓它的布孔數量最少,怎麽樣可以保證信號的質量👳🏼♀️,以至於畫了三四遍💡,得到了好幾次的鍛煉🎑。
半導體行業比較靠經驗吃飯。作為新人如何更好地被行業接受,不僅需要對全產業鏈有認識♥︎,也要講學習到的書本知識逐步轉化為工程實踐👩🦯,更需要在未來的前沿科技方向上做好提前的知識儲備。
硬件與軟件相比💁🏿♀️,與其說是工作壓力小,不如說是更新周期長。它不像軟件行業🤔,互聯網行業,可能編譯一下只要幾分鐘。集成電路有它的固定周期👩👦👦。比如華為這麽多人,也要一年半左右才能發布一款新的芯片。硬件技術的升級📇👨👨👦,有一部分在於經驗,有一部分在流程保證,也有一部分在於市場的機遇。
采訪的最後,對於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和正在為此準備的同學,居寧校友也以自己過來人的經驗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參考性的建議。本科階段大家對產業接觸不多,很多都還是書本上的內容,本身對於實踐就缺乏經驗,而芯片設計製造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支持的工作,這也是市面上大多數公司在芯片產品上的招收有著較高門檻的主要原因。對於學生而言8️⃣,在學校應更多地去關註前沿技術,年輕人要實現彎道超車必須在一些領域做好提前布局。走上工作崗位的同學們也要註意🌨👱🏻♀️,一個很必要的點就是在於保持學習能力🧮,大學畢業實際上這只是一個重新開始,保持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前沿,就可以讓自己收獲更多。
供稿丨王嘉昊 趙澤坤 朱星浩 馬健 李格非
編輯丨王嘉昊
審核丨尹娜 唐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