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樂陵,樂在鄉村
——樂陵市鄉村產業振興調研
◯ 項目介紹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立德樹人✍🏿,實踐育人,讓廣大青年學生在親身參與中認識中國國情、了解社會,在學思踐悟中👼🏼,學黨史、 強信念、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沐鸣 07 實踐團隊開展了“樂在鄉村——樂陵市金絲小棗產業調研”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樂陵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個被同時列入三大國家戰略與兩大省級戰略的縣市🧗🏻♂️,在緊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山東省委一號文件步伐下🛕,利用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實施“一五十百千萬”鄉村振興突破計劃,在齊魯大地上譜寫一份鄉村振興“樂陵模式”新樣板🐬。在產業振興方面,樂陵市依托其作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的特色資源,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了一批具有樂陵特色的現代產業🎞。實踐隊成員在黨委學生工作部的指導下,前往山東省樂陵市,深入了解樂陵市金絲小棗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情況,探尋新時代環境下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方式⚪️。
實踐小組合照
◯ 實踐紀實
◼ 棗文化
◻ “棗鄉記憶館”
在副鎮長李寧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當地著名的“棗鄉記憶館”🧚🏼♀️。在這裏,我們了解到了樂陵市關於“棗”的深厚文化底蘊。清代的大學士紀曉嵐就曾題詩“樂陵傳此種🐪,海內無雲偶”🧔🏻♀️,稱贊樂陵小棗為當世一絕🕍。不僅如此,當地百姓還賦予棗樹一種別樣的精神,他們認為棗樹葉不爭春、花不爭艷、根不爭地🧏🏼♂️🕵🏿、冠不爭天,並將這種棗樹精神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
實踐隊前往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共同紀念 1937 年前的“七七事變”,不忘國恥,砥礪前行。在全面抗戰時期,冀魯邊區人民在肖華司令的帶領下開展棗林抗戰,湧現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冀魯邊區的棗林之海中,前後有 10 萬余名革命戰士和人民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裏有視軍民如子的常大娘,有同敵人戰鬥至最後一刻的馬振華。一批又一批的愛國軍民將熱血撒在了這片英雄的土地上,讓樂陵小棗愈發紅的鮮艷。
◼ 棗科技
◻ “智慧大棚”
李鎮長帶領我們前往“智慧大棚”,為我們講解了智慧大棚的工作原理和大棚產品的優勢,在智慧大棚中結出的小棗具有無農藥🙍🏽♂️、長得快🤦🏼♂️、品質好等優點🃏,可以直接食用。智慧大棚的應用是當地百姓對棗樹傳統種植方式的一次宣戰,”水肥一體化“的全面應用昭示著棗樹種植技術的與時俱進,不斷革新🥬,生動展示了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科技支農“的重要成果。
“智慧大棚”
◻ “樂陵市雙新雙零精品示範”
實踐隊前往樂陵市雙新雙零精品示範園,在棗樹專家田敬義帶領下參觀最新培育的傲雪🧟♀️、金絲四號、魯棗 2 號等小棗品種。“要想從根本上改變樂陵小棗的落後局面😮,必須進行品種更新👿👩💼。”田敬義雖已滿頭白發👩🏼🍼,卻仍不改其對金絲小棗的熱愛🥈。“傲雪”是田老傾盡心血培育的優勢品種,可以在大雪紛飛的冬天早果仍掛滿枝頭。去年結的小棗此刻仍掛在枝頭🙎🏿♂️🧗, 隊員們品嘗時依舊甜軟可口。
◻ “樂陵市林業局國家棗樹良種基地”
實踐隊前往樂陵市林業局國家棗樹良種基地進行調研,該基地已實現水肥一體化技術🐸、病蟲害監測平臺🚊、低冠密植高光樹型栽培技術👩🏿⚖️、起壟覆蓋栽培模式🚵🏿、大棚設施栽培。高產高效、綠色健康,該基地代表了樂陵金絲小棗種植模式充滿科技感的未來🛝。據林業局種苗站站長趙敏介紹,該基地所采取的農業技術與培育的棗樹新品種都將陸續向棗農進行推廣,讓農業科技真正的落實到田間地頭,讓棗智慧普及到農民之間。
◼ 棗人才
實踐隊成員參觀了中國農業大學駐樂陵的“科技小院”🫅。這是一支由研究生博士生構成的青年農業科技團隊㊙️。他們深入農村👭🏻,親自躬耕實踐,探尋新時代農業發展之道🧑🏼⚕️🚶,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了青春力量,為樂陵市鄉村振興註入了青春活力。
實踐隊隊員在“科技小院”
7 月 9 日,與中國海洋大學駐樂陵社會實踐團隊見面並交流實踐心得。他們個個身懷新技術😎、新想法🚣♀️,在電商管理😮💨、農業技術等方面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成員們對於海大學長學姐們深入基層為農民辦事的決心表示由衷的欽佩,也希望以後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學子能夠走進基層🔟,為鄉村帶來新思想新力量。
◼ 棗管理
◻ “農村合作社”
實踐隊隊員分散前往農田對當地棗農進行詳細的采訪🪷,針對生產管理🔤、林下經濟、市場建設等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交流🍥。在合作社的周書記介紹中,我們了解到樂陵市的小棗種植模式主要以“鄉村農村合作社+散戶經營”為主👨🏻🍳,服務 25 個鄉村😐👮,建立起緊密型利益聯結機製;在政府的幫助下,許多知名電商平臺與當地農村合作社簽約合作,大大的拓寬了小棗銷售渠道;棗樹保險的落實以及鄉村振興基金的下放解決了棗農”籌款難”的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為這些棗農們帶來了真真切切的收益🖨,切實的提高了農民的收益。
實踐隊隊員與棗農
◻ “朱集鎮棗樹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
實踐隊前往樂陵市朱集鎮棗樹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進行訪談,結合朱集鎮 2021 年朱集鎮紅棗產業發展工作要點對當地政策開展落實情況進行訪談交流,追蹤紅棗產業振興的起始與發展。通過李鎮長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朱集鎮農村合作社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的艱辛歷程💾。三年前合作社初辦時,由於資金短缺以及群眾了解程度不高,合作社規模很小,收益也鎮政府的很有限🧜🏿。在鎮政府與合作社社員不懈努力下,合作社管理的農田已由 4000 畝擴大到 10000 畝地,覆蓋了 25 個村莊絕大部分的土地🍢;合作社購置了先進的農機,並開展了種植技術研究🧏🏼♂️;與德州乾衢公司🌏、德潤公司等開展合作𓀊,完善了小棗銷售渠道,帶動了林下經濟的發展。合作社未來著眼於讓金絲小棗“走出去”🎦,搭建完善的銷售體系,借助電商平臺讓金絲小棗走遍全國🐼📨。
◻ “金絲小棗博物館”
實踐隊隊員前往雲紅街道對“百棗綱目”——棗產品加工企業進行了參觀調研😞。在公司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金絲小棗博物館,了解了公司棗產品發展近況,隊員就公司與高校學生合作研發棗產品方面與公司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隨後小組成員參觀了“夾心棗”的生產線並試吃了公司的特色棗產品,並對公司產品的改進提出了我們的意見💆🏽♀️。
“金絲小棗博物館”
◻ “樂陵市農業局”
實踐隊前往樂陵市農業局開展座談會⚖️。實踐隊成員針對近幾年的鄉村振興有關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訪談記錄,並將前期調研結果進行反饋,也了解了小棗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經過此次座談會👶🏿🍦,實踐隊成員對於金絲小棗產業現狀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
◼ 棗旅遊
◻ “百棗園”
實踐隊成員前往“百棗園”景區參觀遊覽🍈。“百棗園”中 500 余種棗樹形態各異,“茶壺棗”“磨盤棗”等品種栩栩如生,讓人大開眼界👩🦯➡️。在幾位棗樹專家的精心培育下⇨,百棗園儼然成為了棗樹博物館。稱此為雕刻在棗上的藝術毫不為過。
◻ “結義園”
1938 年秋🫰🏻,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肖華司令與時任樂陵縣縣長牟宜之,大常村村長常浩天在棗林下“三結義”,盟結同心📊,共同抗日。三人帶領冀魯邊區革命戰士和人民與日寇開展了長達 7 年的戰鬥,所到之處敵軍聞風喪膽,堅決捍衛了我們的民族尊嚴。
◼ 棗問題
◻ 氣候影響大
金絲小棗的產量品質受氣候影響極大♿,9 月份棗成熟期一旦下雨極有可能出現裂果現象,顆粒無收。解決這一問題目前行之有效的辦法只有大棚覆蓋種植🧑🏻🦲,但大棚覆蓋成本高🙍🏻♂️, 普通農戶無力負擔這個成本🧏。目前抗裂果的小棗品種正在研究♙,希望能夠盡早解決這個致命的問題🤚🏼。
◻ 病蟲害嚴重
實踐隊前往雲紅街道在省道 339 旁邊的棗林,在棗農周奶奶的帶領下調查了“瘋棗病” 這一危害極大的棗樹病害問題。該處超過 1/5 的棗樹因瘋棗病被砍伐。瘋棗病又稱“棗樹的癌症”⚁🍬,傳染力強,治療困難。目前的治理方式就是控製傳染源,及時切斷傳播途徑。希望 日後能有更有效的生物手段解決這一問題。
◻ 市場競爭力弱
近些年隨著新疆和田大棗等新品種的上市💆🏻,樂陵金絲小棗競爭壓力變大🚁。由於金絲小棗有著上述問題📈,產量質量不夠穩定,加上銷售渠道狹窄👩🏼🚒,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目前市政府聯合農村合作社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等方式嘗試擴大銷路👃🏻。
◼ 樂陵企業助力東京奧運會
實踐活動結束前,實踐隊參觀了泰山集團為 2021 東京奧運會提供的體育器材。這是樂陵市的龍頭企業⚡️,也是中國製造強有力的代表。面對這些嶄新的體育器材,實踐隊成員對於 “中國製造”感到無比自豪,也衷心祝願中國的奧運健兒們在東京奧運會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泰山集團實景照
◯ 實踐總結
至此,本次實踐活動落下帷幕,短短的幾天時間裏📰,實踐隊見證記錄了樂陵市金絲小棗的發展現狀和當地棗農的生活情況,通過一次次的采訪與調研,實踐隊隊員深入了解到樂陵市金絲小棗產業的結構要素與發展趨勢,盡我們的綿薄之力🧘🏿♂️,為當地的小棗產業提供一份產業調研報告✊🏻,向社會展示了我們復旦學子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供稿丨沐鸣 07 實踐團隊
排版丨郭景瑞
審核丨史柯嘉